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宝宝篇:九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,妈妈们要注意。

宝宝常见的皮肤疾病


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皮肤娇嫩细滑,容易受伤、较为脆弱,免疫力也相对较差,在皮肤生理上与成年人也就不可同日而语。下面这九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,妈妈们一定要当心哦。


四种差异注意区分


新生儿与成人的皮肤的确有很多不同,如果从生理上和功能上可区分为四种差异:


知母月子公馆


1、新生儿的皮肤保护机能仍不成熟,较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及伤害。


2、新生儿皮肤占的体表面积对体积的比例跟成年人相比高许多,所以一些外界刺激影响会比成年人明显。


3、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机能比较旺盛,加上基础体温高,但对热能的调节能力却不够完善。


4、由于新生儿的基础体温较高并表现在体表上,容易遭受昆虫驱热反应并且容易被蚊虫叮咬。


九类宝宝常见的皮肤问题

新生儿的皮肤问题常见有物理因素、感染或是过敏所引起,要记得帮宝宝多加防范。


1. 新生儿粉刺


民间习俗又称做“胎火”或“胎毒”,这跟爸爸妈妈所产生的普通粉刺相同,但这个成因是来自于妈妈本身的荷尔蒙,经由胎盘残存在新生儿体内所造成的,目前无法在娩出前就代谢掉,残存的就会造成这类皮肤疾病。


2. 粟粒疹

粟粒疹通常多在一周左右会消失,不需要特别治疗;其症状在40%的新生儿脸部会出现针头大小、白点状的小丘疹,而这些丘疹会因为皮脂腺阻塞,内含表皮角化物质。


3. 毒性红斑


这类皮肤状况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~3天,其症状是身体开始出现潮红的斑点、丘疹、水疱甚至是脓疱,但通常四肢不会受到侵犯;此外,当宝宝哭闹或洗澡后,因体温升高,此时的皮疹会更加明显。此类皮疹大多在一周后就会慢慢消失。


4. 痱子

痱子是由于排汗不良所造成,而常见的原因就是:穿着过厚或过度穿着,其症状是具有搔痒感的红色丘疹,有时也会出现水疱、很少会有脓疱。此外,如果症状再严重一些,可能还会导致身上出现无症状的易破小水疱,称做“结晶性汗疹”。


解决方法:

由于宝宝本身的排汗及热调节能力尚未成熟,再加上旺盛的新陈代谢作用产生大量的热与汗,反复伤害皮肤而加剧症状。因此必须改善周遭的温度,符合适当体温、脱除过多衣物,以减少发病情形。另外,痱子粉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


5. 新生儿脓疱性黑皮病

这类皮肤疾病会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,但水疱或脓疱会在3天内消失,唯色素沉淀约会持续三个月左右或以上。其表现的症状是全身出现水疱或脓疱,趾头边缘会有鳞屑,然后渐成色素沉淀。


6. 尿布疹


此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,因为包尿布时间过长,造成尿液或粪便长期接触粉嫩的小屁屁,造成刺激性皮肤炎。尿布疹症状是局部皮肤出现广泛性红斑、表面粗糙如牛皮纸;尤其是宝宝拉肚子或爸爸妈妈没有勤加更换尿片时常发生,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合并感染。


解决方法:

尿布疹很常见于新生儿,其预防之道在于照顾者要勤换吸水力佳、透气性良好的尿片,当宝宝大小便后,务必洗净局部皮肤、保持屁屁干爽。若已经形成红肿屁屁,可以在患处外涂擦含氧化锌的皮肤膏(也是大家常说的的婴儿屁屁霜),每天涂抹约2~3次,若红疹情况严重,可在医师诊治下,增加涂抹含轻微类固醇的复方软膏。


7. 脂漏性皮肤炎

新生儿于出生后2~10周左右可能出现,其发生症状为新生儿皮肤发红并有许多黄油油的薄片覆盖于患处,并多发生在头顶、眉毛、耳朵后方或任何有皱折处,严重的会凝集结痂,使皮肤产生龟裂流出组织液。值得爸爸妈妈注意的是,这类皮肤疾病常会复发且有痒感,发生原因可能与皮脂腺分泌过多、清洁不当、遗传体质(异位性体质)或体内荷尔蒙多寡有关。


解决方法:

脂漏性皮肤炎一般并不需特别治疗,轻微时,可以用清水打湿患部,并涂上少许婴儿油或凡士林,等待结痂的部分渐渐软化就会自行脱落;照顾者千万不要猛力拔除结痂,否则会伤及底下皮肤的完整性。脸颊处的脂漏性皮肤炎会有红色发炎、合并龟裂、流液及油状结痂,要小心再次发作或感染;建议可用温水清洁宝宝的身体,切勿乱涂乳液或是来路不明的药膏。


8. 异位性皮肤炎

异位性皮肤炎又称“过敏性湿疹”,大部分在初生6个月以内就会发病,症状反复。其疾病表现多以慢性及强烈的搔痒、皮肤干燥、发炎、苔藓化及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表现为主。此外,若父母本身就有过敏病史,可能会遗传给宝宝,而异位性皮肤炎常合并其他过敏症状(如过敏性鼻炎、

气喘等)。


解决方法:

要避免刺激性物质接触皮肤,不要在患处涂抹油脂丰富的护肤产品;此外,要禁止用过热的水清洗发炎处,避免处在过高的室温环境,否则皮肤炎瘙痒的感觉会加重。面积不大、病情较轻的湿疹,可在患处擦含轻微类固醇的复方软膏,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,所以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;如果发炎情况反复发生,还可增加涂抹外用抗生素药膏。


9. 金黄色葡萄球菌&念珠菌感染


金黄色葡萄球菌常造成新生儿表皮的感染,尤其是传染性脓痂疹常见;而念珠菌通常是经由产道感染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有红斑出现,其上会先出现小水疱,破裂后形成黄色痂皮。念珠菌感染则是多发生于包尿布、长期浸润或磨擦部位等易受感染处,症状多为潮红性皮肤炎,合并边缘会出现卫星状分布的脓疱。


解决方法:

建议这类皮肤疾病的宝宝,因为新生儿的肝肾功能还尚未成熟,代谢药物较为缓慢而不建议贸然以口服药物治疗,通常是使用外用抗生素或是抗霉菌药膏来缓解症状。


皮肤疾病的治疗与预防

依照自然法则鼓励妈妈们哺喂母乳,因为不少婴幼儿过敏的原因来自食用到奶蛋白产生过敏(如:异位性皮肤炎),而母乳经过证实可以有效抗发炎与减少过敏发生的机率。倘若母乳哺喂的新生儿出现异位性皮肤炎,妈妈也要注意在哺喂母乳期间是否多吃了鱼、虾、蟹、鸡蛋以及辛辣食物所导致。若无法亲自哺乳,可以使用“减敏奶粉”、“水解蛋白奶粉”来减少宝宝过敏的机会。


让皮肤病远离宝宝的方法

宝宝的皮肤是很细嫩的,任何刺激的物质(如:口水、奶水、汗水、油脂等)都可使皮肤出现发红的过敏反应。在照顾的原则上,就是保持宝宝肌肤的清洁、干爽与保湿。


1. 适当的清洁


婴幼儿的皮肤很脆弱,千万不能用太刺激的清洁用品,尤其是盐、茶叶及消毒药水等成分,会让宝宝过敏或发炎的反应雪上加霜。洗澡要用温水,沐浴乳使用成分温和单纯的配方,擦拭皮肤时用柔细的毛巾或纱布巾轻按拭干。


有些宝宝原本皮肤就很敏感,但换掉原有牌子的沐浴乳或乳液后就全身起疹子,那就恢复适合的产品;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婴幼儿,除了避免刺激性的成分接触皮肤之外,也不要在患处涂擦太过油腻的护肤品。


2. 摄取的饮食内容

宝宝如果开始吃某项副食品或奶粉后,出现过敏性反应或皮肤炎疾病,就必须停止使用这类食品,否则宝宝越吃、症状就会越严重。


3. 适度的温度与保湿

每个宝宝的皮肤生理状况都不相同,所以父母应该视宝宝的肤质选择合适的衣着、护肤乳、清洁用品,或是适度补充油膜以防止皮肤表层的水分流失,维持并保护皮肤的原始机能。




坐月子,到知母!

更多的新生儿护理知识,请持续关注知母月子会所的公众号。

坐月子,就到您身边的专业月子会所!

知母月子会所值得您的信赖!


分享到